上線90秒,銷出10萬台,排隊預購者在一週內突破7百萬、全年出貨量上看兩千萬,直逼宏達電。這都是小米在2013年創下的成績。
「我們現在『賣』(手機)不是問題,只是看(供應鏈)能做出多少」,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林斌,接受《商業週刊》專訪時,用淡淡語氣說出這句話,背後的意思是「別人賣不動,我們是做不夠賣」,他分析了小米的成功之道:「簡單講一個字,就是『快』!」
快,最簡單的方法,是用業界最新晶片,做出比其他品牌廠快30%的手機。小米三款機種分別採用高通(Qualcomm)8974AB、輝達(Nvidia)Tegra 4,及聯發科的6589T晶片,均是業界最頂級的,有些甚至尚未達量產階段。
快,聽來簡單,但要搶快,卻得面臨兩個風險:一、供貨商為什麼要給你?二、晶片還不穩定,無法與周邊部件做出最有效整合,可能造成當機、過度耗能等問題,做出來的手機未必能用。
研發搶快 追最頂級,派隊進駐晶片廠
「做手機就像練武功,要快,就要有深厚的內力作支撐」,林斌說。小米的內力,來自於強大的研發團隊。
一般業界的做法,是由品牌廠提出需求,讓晶片廠去製作出對應效能的晶片,若技術不到位,或是晶片廠有自己技術發展的優先級,品牌廠只能退而求其次,用規格不高但相對穩定的晶片去做手機。
但小米化被動為主動。若提出的需求晶片廠做不到,小米就會派出一整隊工程師進駐,幫對方跳出晶片的技術範圍,改從整體系統優化的高度去思考。
一開始,高通的工程師很不以為然,「你們這些做硬體的,哪懂得晶片設計這種複雜工藝?」但小米的團隊卻在一千多行的晶片程式代碼中,抓出了 一條與相機白平衡功能有關的錯誤,這讓高通非常驚訝:「這個錯誤存在至少兩、三年,從來沒有人髮現,只有我們將它標了出來」,林斌得意地說。
不只找錯誤,還能提附加功能。林斌透露,曾有另外一家品牌廠找上高通,問為何同一款晶片,小米手機中有慢動作攝影功能,而他們的卻沒有?高通回答,本來就沒有,那是小米自己加的。
因為這樣,晶片廠願意優先釋出資源給小米。輝達總裁黃仁勳2013年在北京出席小米手機發表會後就表示,與小米合作不只賺訂單,還多了一個測試平台,可一起提升技術開發能力。
軟體更新搶快 四百人團隊,專搜用戶意見
第二個快,則是軟體更新速度。小米從經營網路粉絲社群起家,每週都會根據用戶回饋意見,對MIUI(小米手機介面)做即時更新與改良。而其他Android手機廠,只有在出現重大漏洞時才會不定時軟體更新,有時候甚至長達一季。
如此的更新速度,展現了對用戶的誠意,還時不時會帶來一些驚喜。大和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就指出,小米在手機內容與軟體上完全抓到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,這也是與其他硬體廠最大差異。
但要做到每週更新,意味著需要大量吸收、歸納用戶意見,再加上有系統地研發。林斌表示,MIUI有將近四百人團隊,依照功能,分成不同的三、四人小組,每個小組都要上微博、微信與用戶互動,了解用戶對產品的想法。連他自己每天也至少會花3小時在網上。
這種蜘蛛網式的小組研發流程,正是Google的特色。曾經擔任過Google全球工程總監的林斌,從創立第一天起就把Google扁平化組織架構帶入小米,全員不分階級的站到第一線,「這樣才能對市場保持最高敏銳度,做出即時反應」,林斌說。
銷售搶快 節省路徑,7成網上銷售
MIUI上的軟體服務與內容,也是小米未來最重要的獲利來源。林斌透露,2013年8月,軟體收入已經達到每月人民幣兩千萬元,比4個月前翻了一倍,目前以每個月20%的速度在成長,以此推斷,2014年底就能突破人民幣1億元。
最後一個快,則是來自電子商務的銷售通路。迥異於一般手機廠通過電信商補貼、傳統3C賣場等,需要經過下單、鋪貨、庫存等層層關卡,小米70%的銷售在網路上完成,並且多是以預購方式,直接面對消費者。
「我們一給預估出貨的數量,他們馬上把消息po上網,讓消費者上去排號,好恐怖喔!我們連錯的機會都沒有!」從小米成立第一天就為其代工的英華達副總張雪玲談到這群「很天才的人」,又佩服又害怕。
「雷董真的玩很大,他要帶動他的米粉,把整個發燒友都帶入這場戰役中,等於幾十萬雙眼睛,在盯著我們的產線」,張雪玲說。這逼得英華達也得卯足全力趕上供貨時間,讓手機能儘快送到消費者手上。
「台灣供應鏈跟我們就像是生命共同體」,林斌坦承,小米快字訣的背後,如果不是英華達、勝華、光寶、聯發科等鼎力相助,再強的內力也難以運作。以小米的高速成長速度來看,與台灣供應鏈的結合將更加緊密。(撰文:林俊劭,商業週刊)
留言列表